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3年,在一次讲演中,孙中山说道:“同是革命,何以俄国能成功,而中国不能成功?……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1924年1月,在《关于列宁逝世的演说》中,孙中山更高度赞扬了列宁及其不朽事业。他说:“俄国革命在中国之后,而成功却在中国之前,其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列宁)是一个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个革命中之圣人,是一个革命中最好的模范。”同年11月,当孙中山北上绕道日本时,他对长崎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中国革命的目的和俄国相同,俄国革命的目的也是和中国相同。中国和俄国革命都是走一条路,所以中国同俄国不只是亲善,照革命之关系,实在是一家。”
——摘编自《十月革命以后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伟大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俄革命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 梭伦
材料二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 (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2分)
(2)材料二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2分)
(3)从梭伦、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分)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两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发展农业,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都曾经作过重要的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1年,苏俄在农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主要采取什么形式?同时期,苏联的哪位领导人也开始对农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
分)
(3)为使农业复苏,罗斯福新政期间,在农业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具有什么特点?对农业的改革主要采取什么形式?
(5)从各国制定的农业政策中,你有什么启示?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英]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1中轮船、火车和电话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一国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在前列的是哪两个国家?
(3)简要指出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市,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签字仪式结束后,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材料三 1991年, 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地区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2)材料一、二、三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前期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3)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种发展趋势的双重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