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史记》
材料二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
材料三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辅佐"桓公"称霸的贤相是谁?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次变法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帝"指谁?"北语"是指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语言?
(4)让历史照亮未来,上述改革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从材料一中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写一项即可)?
(4)材料三中的被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
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专著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制定多少周年?
(4)请你为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材料一: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时间和目的各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谁?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2)请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