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三 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推行重农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说明忽必烈重视农业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4至18世纪,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康乾盛世)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摘编自《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序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以及英国的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中国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
——摘编自《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序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归纳“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以及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由此拉开了大幕”的标志性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努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材料二: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527-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部分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材料三:查土丁尼在恢复帝国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短暂且代价沉重的。他在地中海西部发动的战役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使巴尔干和亚洲各行省被忽略、易受攻击。他死后不到十年,一个新的蛮族部落伦巴第人,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同样,在多瑙河边境,阿瓦尔人同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臣民一起,进入巴尔干地区,取代拉丁化了的伊利里亚人,削弱了帝国的控制。在东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波斯人因受贿曾与拜占廷媾和;现在,他们在野心勃勃的大皇帝科斯罗埃斯二世的率领下,开始全面消灭东罗马帝国。到615年,他们已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并在君士坦丁堡对面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安营扎寨。——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拜占廷帝国”就是历史上的什么帝国?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
(3)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由拜占廷帝国的命运,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应当怎样做,才能繁荣昌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船】船,在生活中,与人密切相关。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右图是哥伦布航海之船,【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1)材料一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欧洲广为流传的哪本书籍对该历史事件起到了刺激作用?
(2)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文明交织】一般来说,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的乐章。
材料二: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不少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西亚文化,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材料三: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
(3)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
(4)材料二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指什么人?他们传播的宗教主要是什么?他们曾经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这出自哪一部民间故事集?
材料一 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所有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记》。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请回答:
⑴材料提及的意大利商人是谁,他受到了当时中国哪位皇帝的赏识?
⑵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
⑶请你写出两例古代文明交往的史实
⑷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
材料一 早期的A宗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间衣食互济、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必胜,对帝国内身处困境的广大下层民众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材料二 B宗教在早期倡导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突破四大种性间的更严格界限。
材料三 宗教C以信仰真主安拉为主要教义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判断以上三种宗教的名称,并按产生的时间先后排列这三种宗教。
⑵列出其中两种宗教的经典名称、创立者、创立地点。
⑶这三大宗教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哪一个?发展成中古时代欧洲主导思想的是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