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新中国的年轮将刻上第六十四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有的学者曾将六十多年的历史分成两段,"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发展经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材料二 上世纪80年代初,齐鲁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取得了哪些"收获民心"的重大成就?(举出两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大包干就是好"?
(3)材料三反映出,1978年后,尤其是在1002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中国推向灾深渊。面对苦难的中国,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国"、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1)先贤们为"师夷长技"发起了什么运动?提出了"实业救国"口号的状元实业家是准?
(2)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建立于哪一年?
(3)材料中提到的"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4)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近代化探索充满了艰辛。回首这一历程,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以"世维会"为代表的疆独势力借助国际势力支持不断扩大国际活动空间,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威胁。外交部发言人于2012年5月14日就"世维会"在日本召开所谓"四大"时说,"世维会"是彻头彻尾的反华分裂组织,新疆事务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使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哪一位英雄人物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3)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地区设立了什么管辖机构?
(4)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分裂从来不得人心。请你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请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著作或主要主张
"兼爱"、"非攻"
但丁
《②
马克思和恩格斯
《③
译著《天演沦》

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盖棺尚未定论。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鸿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80字)。
材料一:学者翁飞指出:关于李鸿章的评价,古今中外有很大不同。赞之者,如梁启超认为:"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贬之者,则多以"卖国贼"三字以蔽之。
材料二:凤凰网专栏作者王龙说:李鸿章的脚跨进了新时代,而脑袋却还留在旧时代。
材料三: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一书中写道:在欧美列强的眼里,李鸿章失败的大手笔非但没有伤及他的仕途,反而展示了他个人的才能和魅力,西洋人认定李鸿章是近代清国代表文明智慧的伟人。

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有三次成功的改革调整: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1)从右图可以看出,1921年后俄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1年前后其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的思路好在何处?
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
(3)造成美国出现"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是如何应对这一局面的?
材料四: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4)如何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