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为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① N a 2 S O 4 N a 2 C O 3
猜想② N a 2 S O 4 N a 2 C O 3 N a O H

猜想③ N a 2 S O 4 H 2 S O 4 N a 2 C O 3
猜想④ N a 2 S O 4 H 2 S O 4
猜想⑤ N a 2 S O 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填序号)。
【实验探究】⑴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⑵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答一点即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发酵粉是一种制作风味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某兴趣小组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发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矾[KAl(SO4)2∙12H2O]中的2种。②已知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
【提出假设】假设1:有NH4HCO3和NaHCO3
假设2:有NaHCO3和明矾;
假设3:有和明矾。
【方案与流程】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①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2)气体A为。若生成A,证明假设或假设可能成立;若不生成A,证明假设成立。
(3)如果生成A,经过步骤②和步骤③后,生成气体B,则B是(填化学式),证明假设成立,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X的化学式是: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3)甲同学: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5)丙同学:
“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6)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7)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

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
2Mg + CO2 2MgO + 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
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 Na2O、C ② 、C ③ NaOH、C④ 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验证猜想】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试剂)。
【结论】猜想(填序号)正确。

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配制几次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Ⅰ、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Ⅱ、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1)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Ⅰ,他的实验是.

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 [ C a ( H C O 3 ) 2 ] 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

(2)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的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
(3)小明和小红对所得的沉淀物中含有的碳酸钙进行实验:

主要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沉淀物中含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该山泉水经过(填操作名称),就可用于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和两者的关系是

A. 同种元素 B. 同种物质 C. 同种分子 D. 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