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l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 ~⑦代表各种物质,其中③代表ATP+[H],④代表ADP,A、B代表两种细 胞器。图2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____上。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要加入化学药品____以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
(2)图l中⑥以____方式进入A中,在____处参与化学反应生成大量能量。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则图1中①一②一①的循环 (能/不能)进行,原因是 。
(3)在相同的 光照强度下,不 同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有差别。图2中甲植物在____klx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实际光合 速度与乙植物最大的实际光合速度相同。甲植物在光照强度为8 klx时,5小时中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一共固定CO2 _mg,而植物从环境中实际吸收CO2的速度为_ mg/h.单位叶面积。
(4)将一定数量的乙种植物的幼苗置于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直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假设实验过程中植物的呼吸强度不变),结果玻璃罩内在开始CO2浓度下降,第35 min时,罩内CO2的浓度保持不再变化 。请据此在下图中,画出该实验过程中乙种植物所在玻璃罩内,O2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5)在一定时间内,上述玻璃罩内的CO 2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
下图表示一个白化病家族的系谱(人的肤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据图回答:
(1)Ⅲ-7和Ⅲ-8的基因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2)Ⅳ-9为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
(3)Ⅳ-10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生出的第二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4)Ⅳ-11与一个正常女性(其父亲患白化病)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三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二中的________。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一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三的实验过程,____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3)就图2甲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分裂的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二倍体植物具有高茎和矮茎之分,某实验小组以这种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父本 |
母本 |
子一代 |
|
第1组 |
一株矮茎 |
一株矮茎 |
高茎、矮茎(数量未统计) |
第2组 |
一株高茎 |
一株高茎 |
305高茎、98矮茎 |
实验小组对该性状的遗传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植物的株高由三个等位基因(A、a1和a2)控制,当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矮茎,其他情况均为高茎,A相对于a1和a2为显性。如果该假说成立,第1组中子代性状分离比高茎:矮茎为____________;则第2组中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假说二:植物的株高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高茎,A+和a都决定矮茎,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为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则第2组的双亲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说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矮茎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株高和数量。
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一。
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二。
(4)该植物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依神经递质的种类,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图1和图2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当缩手反射发生时,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________大量内流,使肱二头肌收缩。
(2)某种化合物也能与受体结合,结合后产生与抑制性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向突触处添加该种化合物,则将引起________大量内流,其对突触后膜的电位造成的影响为下图中的____________。
(3)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神经递质Ach不能与相应的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信号转换到________信号的过程受阻,使得肌肉_______________。其病因是患者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攻击Ach受体的抗体,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