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I :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由慢变快,再变慢 |
| B.实验II :滴加几滴浓H2SO4后,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
| C.实验III:由该实验可以验证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
| D.实验IV:能验证AgCl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某无色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为淡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I-
C.CO2、NO2、SO2都能与H2O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
D.C、N、S三种单质直接与O2反应都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SO2气体,也可将SO2换成Na2SO3 |
| B.设备Y为蒸馏塔 |
| C.在提取溴的过程中一定有Br-被氧化 |
| D.工业上每获得1 mol Br2,需要消耗Cl2的体积最多为44.8 L(标准状况下) |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
| B.探究Na与水的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O2 |
|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
|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 |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现象 |
解释 |
|
| A |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 B |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 C |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 |
BaCl2溶液具有酸性 |
| D |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下列对相应有机物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能发生取代反应
②乙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③苯:平面结构,每个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
④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⑤淀粉:属于糖类物质,遇碘元素变蓝色
⑥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遇浓硝酸显黄色
|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①②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