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发出最后通牒20天后,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摘自李克强总理在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携手,维护战后的和平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正是因为有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各国人民才能享受美好生活。
--摘自《新闻网》
材料三:"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者……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种反思必须一代一代保留下去。"
--2013年1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讲话
材料四:2013年2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美国发表演讲称,历史和国际法均可证明"尖阁列岛"(即钓鱼岛)是日本领土……4月23日他在日本媒体上表示多名内阁成员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的。
(1)材料一中"中国人民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请举出一例世界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各国人民能享受美好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3)当今世界总体是和平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材料三、四哪一则材料是体现当今世界和平的不和谐因素?请试举一个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例子。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近代史综合题 历史小论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人类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阅读交通运输工具的图片,结合所学和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1)上面所列的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哪一种?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什么?
(2)图A和图B交通工具利用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
(3)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生活的哪些深刻变化?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尽量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俄、英生铁产量对比表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
26吨
385吨
1:15

          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

国家
俄国
英国
德国
铁路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0000俄里

材料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分到一份份地,但须向地主缴纳高于实际地价
2―3倍的赎金,其中20%-25%由农民支付现金,其余由政府以有息债券的形式代付,农民要在49年内连本带息向政府还清。据统计,到1910年农民还清政府贷款时,付出的赎金高达20亿卢布。
请回答:(1)你从材料一中得出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教材称这一事件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在材料中找出历史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们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林肯在1858年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三:“从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三分别出自什么文件?分别在哪次战争时期发表?
(2)分别指出这两次战争中起了重要领导作用的两位历史人物。
(3)材料一、三的文件在两次战争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所提到的美国两次战争的主要任务有何不同?
(5)这两次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材料二: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材料四: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
(2)材料二中“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什么地方建立起来?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3)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有何启示?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学习先进文明的过程,也是先进中国人不断完善救国强国方案、自我否定、创新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即不尽在师夷长技),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上书被李鸿章拒绝)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民族主义核心内容),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的演说》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讲话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国家的富强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实际上否定了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局限性,他在给李鸿章的上书中大力推崇日本,此举表达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上书被李鸿章拒绝后,材料二表明了他救国主张发生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客观地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它没有完成民主革命哪些任务?
(3)材料四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 ┅┅┅ 最亲密的合作者,┅┅┅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这里的“合作”表现是什么?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有何现实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