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在讨论"什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时,产生了分歧,大家各执已见。于是分头收集资料,查找相关的历史知识。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任务一 梳理知识
知识点:铁农具 蒸汽机 机器 电机 电车 电灯 内燃机 汽车
(1)按照表中的提示,完成下表。
新发明、新创造知识脉络表
按时间分类 |
按属性分类 |
||
知识点 |
时间 |
知识点 |
时间 |
① | 春秋战国 |
铁农具 |
⑤ |
蒸汽机 机器 |
② | ⑥(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
科技创新、发明 |
③(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④(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机器 电车 电灯 汽车 |
因科技发明而产生的生产、生活工具 |
任务二 解决问题
(2)通过探究,同学们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请根据"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
甲: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乙:科技的发明与应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3)同学们形成这两种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 思考感悟
(4)围绕这次探究活动,谈谈你的感受。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史。对于拥有辉煌文明史的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是一种耻辱。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条约?该条约是近代列强哪一次侵华战争的结果?
(2)根据材料一,指出“1850年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港销售,清政府的地
方官员决定收取英国商人20%的税款”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耻辱的理由。
1901年,王五听到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非常气愤,腐败的清政府无法对付洋人,只会对付自己人,比如主张变法的洋务派就被清政府赶尽杀绝。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泉州往厦门的和谐号动车上,李明问吴奇“你知道中国自己拥有的第一条铁路吗?”吴奇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知道,是京张铁路。”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美丽同学在其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写道“清末民初,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是中山装。”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1)商鞅是在哪一个诸侯国进行变法?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有人认为他的变法失败了,有人认为他成功了。你认为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商鞅变法?请用史实说明。
(3)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