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常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开始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琉球群岛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军在冲绳建有120多处军事基地。美国在制定对日政策时,将琉球置于自己托管之下。1953年,美国琉球政府发布"第27号令",将中国钓鱼岛非法划入琉球托管区域。尼克松时代美国在亚太地区实行战略收缩,1971年6月美日签署协议,擅自把琉球和钓鱼岛的"施政权"交予日本。美国无视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引起中国政府和全球华人的强烈反对。
-据2012年9月12日人民日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等整编
材料二 2012年8月23日,美国再次作出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的表态。"美国之音"援引专家的观点称,钓鱼岛争端"不可避免地从中日领土纠纷变成一种美中抗衡"。《纽约时报》则把局势形容为"中日美钓鱼岛三国演义"。
-摘编自2012年8月24日《环球时报》
请回答:
(1)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它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被日本割占的?
(2)在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了谅解和共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日"大局"具体指
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说明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上一直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
(4)对钓鱼岛问题,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三: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译自《孟子》
材料四: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至于西方,十八世纪儒家思想远涉重洋,对欧洲民主启蒙以至辩证法思想的形成,曾经有过正面启发或触媒作用,一度备受颂扬。但随即被贬为无用之物,弃之唯恐不及。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具体内容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个学派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个学派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3)根据材料三回答孟子的学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4)根据材料四分析,儒家思想对其它国家或地区起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民主”、“法治”是无数先贤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1735-1795在位)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四: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五:“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材料六……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是历史上最早的法治与民主政治的代表,它们分别出自于哪个国家?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国王的权力有何不同?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内容应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该国确立了什么制度?
(3)试题分析: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考点:法国大革命。
(4)试题分析:《临时约法》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主要学习美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孙中山中华民国的成立。
(5)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六文献的性质。
(6)试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25日,日军以偷袭大清帝国运兵舰队为发端,不宣而战,挑起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从丰岛海战到鸭绿江溃败,从大连陷落到旅顺屠城,从大东沟决战到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再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最后以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2.3亿两白银而告终。这笔巨大的赔款,相当于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5倍!……战争的结局置换了日本和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日本靠强索中国的巨额赔偿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进而脱亚入欧,跻身列强,走向了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之路。——2014年1月21日《解放军报》
材料二松冈环是日本大阪的一名普通小学教师。自1985年后,每年“8•15”她都带领日本民间团体“铭心会”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今年3月25日,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批重要资料。这是她近年在日本走访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证言及史料,包括日兵从军日记、战时图片、侵略图、信件等。她说:“日本曾经给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这是不对的,我要让大家了解历史真相。”
——2005年5月5日新华网
材料三 2014年2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材料一所叙述的“战争”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与日本“脱亚入欧”有着怎样的关系?
(2)材料二中,松冈环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为什么定在每年“8•15”? “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 为了正确教育青年人”请对日本政府提点建议?
(3)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可以认识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具有哪些特点?请举一个
(4)我国设立这两个纪念日的历史依据分别是什么?表明中国人民怎样的立场?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请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件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图中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3)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什么(事件名称)? 它开辟了哪两条正确道路?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某同学使用主题式学习方法复习这一主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
步骤一:自主学习,构建结构。
(1)请在下列结构图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步骤二:走进历史,体验探究。
(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本主义制度。请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3)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历了两个阶段,请说出两个阶段中分别扫除了什么障碍?
(4)试从俄、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史实中探寻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