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共精神是公民在社会活动中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及由此产生并共同推崇的原则和精神。要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离不开健康的现代公共活动。
材料二:与西方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共活动多为看大戏、闹红火等,"热闹"成为其原则和标准。中国人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的习惯,似乎与此有关。
材料三:民主选举、讨论规则等活动是培养会共精神的深层次土壤,对公民平等公正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校或班级是学生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某班班主任要培养本班同学的公共精神,他应该如何做呢?
2012年3月5日,“校车安全”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4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观看漫画和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你对漫画中车主的行为进行评析。
⑵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
为了宣传宪法,某校八年级(2)班决定围绕“走近宪法”这一主题在班级出一期黑板报。假定你是黑板报的策划者,请你围绕主题,为本期黑板报设计出宣传要点。
位于长三角“苏锡常”板块的经济重镇江苏常州,近两年因为当地网络论坛的活跃气氛,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由一名“性格市长”积极推动,常州市政府与市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利用互联网沟通交流的桥梁,网民可以向市长提出自己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常州的“网络论政”风生水起,形成了政府与市民网上良性互动的“常州现象”。
(1)网民向市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是行使公民的什么权利?
(2)公民行使这一权利有何现实意义?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热爱自己所在的城市,同学们制作了一期以“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为主题的展板。
(1)从柱状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该省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的增加表明了什么?
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