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释】①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②解道:吟出。③谢玄晖:即谢朓,“澄江净如练”是他的诗句。
诗人因遭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在一个秋夜独自登上金陵城西楼,遥望秋月下临江古城的夜景,内心充满之情,因而“月下沉吟久不归”;看到同样“”的江景,诗人不禁想到跟他有着相似遭遇的谢朓,感慨“古来相接眼中稀”。
下列对颔联“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的品析有错的一项是()

A.上句写仰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荡;下句写俯视,白露从月中滴出,垂落下来,像珍珠般晶莹。
B.两个“白”字,在色彩上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一个“空”字,在气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别静寂。
C.“摇”和“滴”两个动词用得非常传神,使静止的画面流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逼露,异趣横生。
D.这两句诗把秋月下的临江古城夜景描绘得逼真传神,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也表现出诗人想象的奇特。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鹭 鸶
宋·欧阳修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诗中的前两句写出了水浪的特征;诗中的 ”一词表现出鹭鸶体态的高雅轻盈。
诗中鹭鸶的“闲”字所表现的意趣更接近于以下哪一句?

A.独钓寒江雪 B.任尔东南西北风 C.俏也不争春 D.悠然见南山

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下面题目。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逾”字体现了杜甫诗歌“炼字精到”的特点,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秋凉晚步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注】①可人:合人意。②蕖:荷花。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呈现的画面。
结合诗句,谈谈诗歌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刘桢的《赠从弟》,完成题目。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松柏的本性是什么?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何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