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华北地区某校学生分两个地理小组于3月21日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理观测,图中地形等高距为200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图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60米 | B.380米 |
C.680米 | D.980米 |
16时(地方时)Q地的观测者看到太阳在M地落下,据此判断河流大致的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 B.西南流向东北 |
C.西北流向东南 | D.自北流向南 |
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的国家,通常城市化水平高 |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速度也快 |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
中国气象局与交通部2012年10月15日联合发布全国主要公路气象预报:l5日20时至l6日20时,内蒙古中部的部分地区有沙尘天气。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对流旺盛,若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可以抑制沙尘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C,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4℃以下 | B.4℃以下 |
C.—6℃以下 | D.6℃以下 |
上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 B.②时段 | C.③时段 | D.④时段 |
.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其以春季最多,原因主要有
①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的地面状况更干燥、裸露
②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的地面植被更多
③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
④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减少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读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某东西延伸的地质、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古老基底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
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侵蚀 |
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
D.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岛形成年代晚于青藏高原 | B.该岛地处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
C.岩层年龄向西依次渐轻 | D.西部地区受侵蚀作用影响大 |
读2012年12月8日某时局部等压线分布图4(沿L线为冷锋),完成下列问题。关于此时气压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郑州的气压高于北京 |
B.武汉的气压低于上海 |
C.华北平原气压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
D.渤海海域气压普遍低于长江下游地区 |
关于L处冷锋成因的叙述,最可能的是
A.L线西北侧冷气团移动较快 |
B.L线东南侧暖气团移动较快 |
C.L线西北侧大陆气团移动较慢 |
D.L线东南侧海洋气团移动较快 |
.关于图中各地天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郑州即将出现阴雨 | B.南昌即将转晴 |
C.上海正出现雨雪 | D.武汉即将出现降温 |
下图为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正方形网格的实地面积为4平方千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之间的坡度最接近
A.arctan0.1 | B.arctan0.2 | C.arctan0.3 | D.arctan0.35 |
图中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河流洪水泛滥时对聚落的危害 |
B.阻挡滑坡体进入河道,保证河流的通畅 |
C.便于在堤坝上安全行走,具有道路功能 |
D.作为东兴与苏巴阳聚落的重要旅游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