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对南半球海域进行考察。读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回答下列问题。若日出时分考察船到达P点,而M点已经日出,则下列
地点的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A.纽约、新加坡、悉尼、开普敦 |
B.悉尼、新加坡、纽约、开普敦 |
C.开普敦、悉尼、纽约、新加坡 |
D.开普敦、悉尼、新加坡、纽约 |
M处的洋流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顺时针、暖流 | B.逆时针、寒流 |
C.逆时针、暖流 | D.顺时针、寒流 |
当N地的杆影缩小为点时,M地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B.日出方向为东南 |
C.白昼时间最长 | D.地方时为10时 |
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该大陆是
A.南美大陆 | B.澳大利亚大陆 |
C.非洲大陆 | D.亚欧大陆 |
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蒸发旺盛 |
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 |
B.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 |
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D.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
下图是甲、乙两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B.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主要受东南风影响,降水多 |
B.乙地夏季主要受西南风影响,降水多 |
C.甲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
D.甲气候多分布在大陆西岸,乙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 |
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A.风能 | B.潮汐能 |
C.地热能 | D.太阳能 |
目前,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A.分布位置较偏僻,离大城市较远 | B.发电量不稳定,有季节变化 |
C.资源蕴藏量小,难以大规模利用 | D.能源较分散,难以集中利用 |
下图为某地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若甲、丁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10千米,要在边长为20厘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
A.1:50000B.1:200000
C:1:500000 D.1:40000若将该图的比例尺改变为l:25000,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
A.应扩大到原图的2倍 | B.应扩大到原图的4倍 |
C.应缩小到原图的1/2 | D.应缩小到原图的1/4 |
中国南极第四个考察站一一泰山站于2014年1月建立,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图中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东北方向 | D.西北方向 |
关于图中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 | B.昆仑站气压最高 |
C.泰山站光照时间最长 | D.长城站降雪量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