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内,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相关。
实验步骤:
一、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二、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请回答: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   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    。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的转换形式是   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

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mol/L ATP标准液、  和70mg/L的荧光素溶液(过量)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
图中   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
图中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   
(4)ATP测定对食品卫生监控有重要意义。食品卫生检验人员利用上述生物发光法测定某熟食品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测算出了细菌的数量,从而判断食品污染程度。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   
(5)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_ )

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
C.胰岛素的分泌 D.质壁分离和复原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许多病毒会使人体致病,下图是某种病毒的基本结构和该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繁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生物膜结构
B.图中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C.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灭活的病毒注入人体内时不会进行增殖,会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2)图2中,经过程①形成的双链结构为__________: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
(3)写出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_____________。
(4)与T2噬菌体相比,这种类型的病毒更易发生变异的原因____________。

下图是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的实验中,出现图1所示的质壁分离现象,一般使用________(浓度)的蔗糖溶液;若继续将图一已达到渗透平衡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则当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时,A、C两处溶液的渗透压大小为_______(A大于C;A等于C:A小于C)。
(2)图2是利用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现象,细胞D与E的染色体数之比为_______。该比值与纺锤体_______(有或没有)关系。
(3)图3是分离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色素带1主要吸收________。某同学在秋天做色素提取分离实验时,提取和分离过程操作正确,而实验结果只出现了图3中色素带1和2,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过程是 ,过程⑦的实验技术名称是
(2)过程③构建出的表达载体必须要含有 和目的基因等结构。
(3)过程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4)生产药物时可用大肠杆菌做受体细胞,那么④应采用 处理,使受体细胞处于 ,从而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药物生产也可用乳腺生物反应器,那么④则应采用 的方法,从而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作疫苗。
(6)实际应用时需要A蛋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该蛋白的 ,最终通过改变 ,再通过基因工程得到新的植酸酶。

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该草原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 。草原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 (填图中字母)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 法;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 ,该变动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 ;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由 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据图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2)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如图乙,其中FasL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有在效应T细胞内表达,Fas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人们推测精神因素引起T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过程中 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当HIV进人体内去感染T细胞时,在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 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部特异性免疫。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图丙表示突触结构,乙酰胆碱受体的离子通道既允许钠离子通过,也允许钾离子通过,当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后膜受体时,则突触后膜上离子移动情况主要是 ,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这种原虫感染后会在人体内形成周期性繁殖,然后周期性释放毒素,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了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小时保持38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 (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