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 1945年的德国图2 1948年的德国
图1、2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1、2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2)概括指出图2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
(1)法国大革命时期,哪些重要文献体现了画中所标注符号蕴含的革命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