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 B.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
C.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政治传统 | D.德国推行海外扩张政策 |
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取消禁运条款,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一法案实际上是
A.美国援助苏联卫国战争的法律依据 | B.使西班牙法西斯化的“绥靖政策” |
C.美国控制西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 | D.英国购买美国军火的“特别通行证” |
右图是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作品反映的主题是
A.控诉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罪恶 |
B.控诉英法的不干涉政策 |
C.控诉法西斯的罪恶 |
D.控诉西班牙内战的罪恶 |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一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A.一战后期的反战情绪 | 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
C.一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 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
某生分析下表,对1917年协约国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
1914年9月25日 |
1917年 |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
生铁 钢 煤 |
22 19 394 |
22 21 332 |
16 16 346 |
25 25 355 |
50 58 851 |
15 16 340 |
A.协约国比同盟国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
B.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 |
C.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
D.美国放弃中立,参加了战争 |
1914年8月,德国皇帝向军队夸下海口:“你们将会在树叶落下之前返回家中。”他的这一许诺宣告破产是在
A.马恩河战役后 | B.索姆河战役后 |
C.凡尔登战役后 | D.日德兰海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