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 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 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
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其积极作用不包括()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
B.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
C.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生根本性变革 |
D.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A.限制外商来华障碍中外贸易 |
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
下图的《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国家 |
总人口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万人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万人 |
75% |
25% |
美国(1850年) |
约2300万人 |
87% |
13% |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③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开始工业化的进程
A.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④ |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不断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