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美。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四条、下列事务属于帝国的监督与立法权范围之内……制定关于迁徙的自由、归化与居住自由、公民权、护照,包括保险在内的法规;关于全部民事、刑事与诉讼法之统一立法。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第三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对皇帝任命的宰相行使预算审核、行政建议诸权利。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的民主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改革时间 |
汉武帝币制改革 |
第一次(前140年) |
汉武帝鉴于货币不一,长安铜产不足,下诏废“四铢半两”,改铸重量较轻的“三铢”币,然钱贱物贵遂废。 |
第二次(前136年) |
因“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衣食皆仰给于官府…… 商贾多积货逐利,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武帝罢废“三铢”, 大量铸“半两”币以解燃眉之急,引发民间私铸、盗铸风潮再起,货币真假难辨,物价腾涨,社会经济再度陷入混乱。 |
第三次(前127年) |
始造币值昂贵的白金币和以白鹿皮为质的皮币,新铸“三铢”投入流通。白金币值昂贵,皮币流通不便,新“三铢”郡国私铸,弊端难除。 |
第四次(前115年) |
下诏“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五铢钱。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入三官。”又令“索天下商贾征重赋……”五铢钱为专司铸造,币质上乘,式样划一,不易被盗磨。至此,汉武帝币制改革终获成功。 |
——摘编自周艳常《试论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比较汉武帝前三次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第四次币制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詹,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田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将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来自美国13个州代表不同利益诉求的55名代表参加,华盛顿任会议主席。经过长达五个月的不断争吵和妥协,最终达成共识,诞生了影响深远的《1787年宪法》。
在制完会议期间,弗吉尼亚州的代表乔治·梅森指出:“宪法是一种社会契约.打算组织政府的人们,在从人民手中拿走治理人民的权力以前,首先要保证把哪些权利保留给人民,作为交换务件,人民有避免、揭露、抵制、制止政府作恶的手段,世界上永远不会出现不犯错误、不生罪孽的政府。”
——摘自《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二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征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战和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君主专制,孙中山领导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国。结果正如美国历史学家N·佩弗在《远东》一书中评论道:“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宪会议期间引发激烈争吵的主要问题。概括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特点。
(2)材料三中“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的含义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圻近代中国“仿制”美国政体“悲惨地失败”的原因。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一种……集权政治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
——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
材料二下面的漫画(画中的Iraq指伊拉克、Afghanistan指阿富汗、Balkan指巴尔干)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人们发出的感慨。
(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种生活方式”指的是什么?杜鲁门的演说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漫画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的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冷战哪一方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