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戊戌政变时,慈禧太后重训朝政,有人告李鸿章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予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默然。从这段君臣对话的内容及其结果来看
①李鸿章已经认识到中国落后的部分原因
②李鸿章是变法图强的倡行者
③慈禧太后主要关心自己及满清贵族的权力
④李鸿章认为旧法不能使中国富强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 |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 |
| 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 |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导致其“主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经济的衰退 | B.经济区域集团化 |
| C.第三次科技革命 | D.两极格局瓦解 |
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
|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
|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 |
| 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不结盟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 会议 |
粮食产量指标 |
棉花产量指标 |
| 1956年中共八大 |
2500亿公斤 |
4800万担 |
| 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7500亿公斤 |
15000万担 |
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出现大跃进运动
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施“一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