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这段话主要表明他主张
| A.君主立宪 | B.法律至上 | C.社会契约 | D.三权分立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 |
| 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
|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
| D.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被载人宪法 |
“1954年宪法既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B.建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专政 |
| C.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 B.新民主主义国家 | C.资本主义国家 | D.社会主义国家 |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 B.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
| C.建立起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 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 B.国民大革命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