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
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 |
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 |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如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A. | 日心说 | B. | 量子论 | C. | 相对论 | D. | 经典力学 |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 |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 B. | 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
C. | 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 D. | 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
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 D.中国加入联合国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的根源是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 B.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 |
C.苏的衰落 | D.世界政治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