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状况,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和对外关系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正德九年(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先后窥探、染指中国市场,争相将中国的瓷器和丝绸遍销其本土和殖民地,以牟取暴利。……世界市场对江南丝、丝织品和布匹等商品的大量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江南地区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市镇商业化的进程。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英国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三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1929年至1931年间,日本对外贸易减少了近50%。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1929年为23.41亿美元,1932年下降为7.84亿美元。
日本军界人士说,……应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它地区的帝国。……英国可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世纪初明朝时期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材料二表明,英国和美、德分别实行了什么贸易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们实施不同贸易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的影响。材料反映出日本提出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目标?为此,日本在30年代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引自罗斯福总统就职时的演说
(1)材料一中的“试验”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在罗斯福担任总统期间,曾于1938年制订《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2)针对材料二中的内容,曾有美国人说这是法西斯主义,也有美国人说这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你的看法是什么?请阐述你的理由?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明确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1)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密切相关,请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召开时间,(2分)并简要列举出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
(2)在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上,农民游行队伍的彩车上打出了“联产承包好”的标语(见图);在广阔的田野上,八亿农民正满怀喜悦地收获着改革的成果。
请回答: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什么?这一变革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深圳,在1980年前还是一座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而今已成为名扬海外的现代城市,被称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邓小平曾为此欣然题词(见图)。
请回答:我国在1980年后,一共设置了五大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四个?(4分)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1)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
(3)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10分)【历史—20世纪的故争与和平】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
中写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民主国家若不能联系成更大的机构,郡么他们的结构和习惯使缺乏能够保证人类安全的毅力和信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指是什么?试举一例。(6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六卷被丘吉尔命名为《胜利与悲剧》。一位网友在评价二战时这样说:"故争纪念……更是一种对战争的理性的反思和警醒。"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4分)
(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温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说时指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大批志士仁人来到旧本,"学习近代科学技术和民主进步思想,探求振兴中华之路,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某班同学在收看了有关的电视新闻后,就明治维新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措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出现了以下三种观点:
甲:是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乙:是推行殖产兴业。
丙:是倡导文明开化。
材料二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就惊人,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1)你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期识,举出日本改革后体制上、精神上的局限性的史实。(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