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当德国于1940年横扫低地国家和阿登高原时,是在3034架飞机、2580架坦克、1万门大炮和4000辆卡车的配合掩护下进行的。但在法国崩溃后短短几年内,美国却制造出
军用飞机 |
296429架 |
坦克 |
102351辆 |
大炮 |
372431门 |
卡车 |
2455964辆 |
军舰 |
87620艘 |
货船 |
5425艘 |
飞机炸弹 |
5822000吨 |
小武器弹药 |
44000000000发 |
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元帅举杯祝酒时说:“为美国的生产干杯,没有美国的生产,这场战争就会失败!”
材料二: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著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斯特朗又反问了毛泽东一句:“如果美国政府决定使用原子弹干涉呢?"毛泽东回答:"原子弹也是纸老虎,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民,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国为什么能够获得斯大林如此高的评价?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综合分析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 ……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
——《陈独秀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結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王朝 |
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 |
享年 |
秦 |
前211年—前207年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
15年 |
西汉 |
前206年—公元8年由王莽禅代 |
215年 |
新莽 |
9年—23年亡于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 |
15年 |
东汉 |
25年—220年 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 |
196年 |
三国 |
220年—280年蜀亡于魏(263年) 魏由西晋禅代(265) 吴亡于西晋(280) |
61年 |
西晋 |
265年—316年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 |
52年 |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
317年—589年 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 |
273年 |
隋 |
589年—618年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 |
30年 |
唐 |
618年—907年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代取代 |
290年 |
五代 |
907年—960年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 |
54年 |
北宋 |
960年—1127年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
168年 |
南宋 |
1127年—1279年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
153年 |
有人据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请结合唐宋有关史实评价)。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