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08—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情况

材料二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此, 2013年1月下旬,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或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正确的消费观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2)运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知识,回答要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办?
材料三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党风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提起蜜蜂,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目前却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量蜜蜂神秘地“集体失踪”.一些科学家猜测,这一罕见的现象是由人类大量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造成的.由于手机通信网络和辐射影响其导航系统,本来非常恋家的蜜蜂再也无法找到回家的路,最终选择了大批的离去.
科学家警告说,蜜蜂的大量失踪将使人类生态系统的未来遭遇很大威胁,农作物可能因此大量减产,人类最终可能面临大规模的食物短缺.爱因斯坦曾经预测:“如果蜜蜂在地球上消失,人类在4年左右也会全部消失.”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上述现象.(10分)

材料一:据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目前,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迅捷而有效的手段。从这层意义上说,网络的发展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也是政治民主必然要经历的发展进程。通过网络这条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党和政府可以借助民众的力量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完善党员的纪律约束机制和司法惩戒机制。
材料二:当前,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然而有许多官员依然对网络比较抵触,甚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网络煽动了百姓情绪,一旦网上出现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就迅速删帖甚至查封ID,并动用行政权力对发帖者进行跟踪、报复。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也是违法的。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网络监督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6分)
(2)结合材料说明,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对待公民的民主权利?(8分)

材料一 自墨西哥2009年4月中旬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来,疫情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全球拉响了甲型H1N1流感警报。2009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就专门做好我国防范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同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并明确指出要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处置”的原则,重点抓好疫情研判和预防控制等工作。
材料二 2009年7月8日,卫生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通知指出,我国开始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行分类收治措施,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的轻患者可居家隔离治疗。
(1) 结合材料说明在甲型H1N1流感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12分)
(2) 说明党和政府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政治学依据。(6分)

有这样一位大学毕业生,上学期间并不是学新闻专业,却被某报社聘用。当谈及成功原因时说:“从大二起,我就在这家报社实习。要想成功就业,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堂之外的各种经验,比如假期实习、社会实践、兼职工作等。”
还有一位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如今所创办的公司已小有成绩。他认为:创业要找到与自己专长吻合、能发挥特长的项目。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有人做,如果没有创新,赚钱就很困难。
也有这样的大学生,充满理想,但满脑子都是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等大城市,不愿去有很大需求但工作条件较差的小城镇或乡村。其结果理想只能是幻想,很难实现就业。
上述材料说明,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请你从中总结出主要哲学方法论的道理。(10分)

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统治形式 --恩格斯
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列宁
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邓小平
(1)概括以上论断所揭示的主题。
(2)依据上述结论,以我国实行的政体为例,简要说明邓小平论述的正确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