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现在)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一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二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
一一((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三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⑴隋朝时杭州称作,南宋时称作临安,五四运动时称作从材料一画线处可看出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是
⑵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归纳杭州商业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概括城市的主要功能。
②依据材料三,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3)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图片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至少两点,2分)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在空白处各举一例史实,帮助小虎完成这期板报。(前三空2分,后5空1分,共11分)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嫁给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此人因此获得什么尊称?
(2)材料二中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是哪个民族?除了金城公主,唐朝还有哪位公主嫁给这个民族的首领?
(3)材料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1分)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仙”又是谁?“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的诗人又是谁?(各2分)
(4)唐诗如此繁荣和唐朝的哪一制度有关?具体是什么?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1分)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1分)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1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1分)假如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三幅图片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