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面材料和“相对湿度及能见度变化”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灰霾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霾和雾都是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小于10km,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为干霾;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为湿霾;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5%,为轻雾或雾。

图示天气过程

A.是一次雾天气过程 B.主要由大气环流引起
C.是一次干、湿霾天气过程 D.是一次干霾天气过程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玉米产区,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玉米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机械水平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年降水量 B.日照时数 C.≥10℃积温 D.太阳辐射量

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计算机网络

河流的合理开发关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兴衰,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本国大江大河的开发治理。据此完成问题。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谷平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C.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获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三大丰收”。田纳西河两岸之所以能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山西省煤炭工业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产业素质显著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平稳向好的趋势,产业步入发展新时代。2011年,山西省在完成煤炭产量8.72亿吨、同比增长17.71%的同时,煤炭行业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朝着循环化与高端化方向进军。2012年,全省煤炭产量目标为8.5亿吨,力争达到9亿吨。该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原因是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却难以发挥出优势
C.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D.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C.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D.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11年定为国际森林年。据此完成问题。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将森林开垦为农田②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材③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下列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赤道穿过的陆地都有雨林分布
B.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C.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º~25º
D.亚马孙地区集中分布了地球上约一半的雨林

读甲、乙两图,完成问题。

影响甲、乙两图所示区域作物熟制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降水 D.地形

如要测量甲图中A山地的海拔高度,可以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