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力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房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上海迅速崛起。……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租界成了避难所,士绅和平民大量涌入。……到1914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盼纷加入。
——李扬《上海房地产的百年动荡》
材料二 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其中1925年,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不久美国房地产市场趋于萎缩,许多人拖欠贷款。1929年10月,美国房地产市场骤然滑坡。
——龙福永《中美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业概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30年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达20%,对GDP的贡献,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则更大。
——徐挺立《改革开放30年房地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房地产业产生巨大泡沫的原因。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如何解救那些受房地产泡沫冲击的行业?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业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发展中有何隐忧?
(4)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出的深刻启示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月24日下午,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正式在北京拉开帷幕。
本次峰会召开之际,西方造成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致辞,他呼吁世界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
——腾讯网
材料二峰会为亚欧政坛领袖创造了沟通平台。梅德韦杰夫表示:“我们必须在制定全球经济新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占据主动的位置,最大限度地争取自己的利益,并推广一种能够使全球金融体系更加民主和稳定的制度。未来全球应该要有更多的金融中心,更多种类的储备货币和更加广泛的决策机制,我已经在多个场合强调过这个观点,这对俄罗斯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有利的。”媒体普遍关注本次会议会否在美国G20峰会之前,就全球金融秩序形成某些共识。
——腾讯网
材料三灾难的传导不会只通过金融层面,我们不能认为,人民币不国际化、资本市场没有开放,中国就可以避过这场危机的影响。危机可以从贸易层面传导进来。我们这些年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贸和外需,外需增长快,带动了一大批外向型产业的投资增长,例如纺织,前些年的投资增长差不多在50%左右,明显高出平均投资增长率,现在纺织投资增长率一下子就降为只有几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是负增长。
——和讯网
请回答:
(1)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于何时?这一体系的建立有何影响?
(2)从材料二分析,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回答,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于是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九执政官员通常……宣誓,如果他们违反了任何一条法律,就得奉献一个黄金人像。……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人教版教科书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两次改革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该特点的表现。
(2)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本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自古以来,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并且具有一定发展规律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废除分封制之后,以中央对地方统属关系构成的行政组织形式,一般称为“郡县制”。在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或为郡县或州县两级制,或为州郡县或路府县、道府(州)县三级制,或为省路府(州)县、省道府(州)县(州)四级制,构成了从上到下由中央层层控制的严密的地方统治机构。分割地方权力,使其各有所主,相互制约,是朝廷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通常规定地方行政、军政、财政、监察诸权分立,长官各设正、副,彼此制约。除主要长官负责制以外,其下还按中央政府组织部门的分工,设有相应的官署机构,在主要长官的指挥下,分工办理各项事务。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
——岳麓版教科书《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本轮“省管县”体制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上级政府来说,事权变小了,但对生产力的发展是解放,是"松绑";对于下级政府来说,放下来的权力就是生产力,其直接的效应是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加快了速度,提高了效率;对于各类企业和社会经济组织来说,是上级"放权"最直接的受益者。权大权小,该放该不放,唯一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和创造生产力。逐步地还权于民、还权于市场、还权于法,不是政府的退位,而是政府的归位。政府成为有限权力的政府,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机构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简述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设置的情况。
(2)结合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各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的相同目的。
(3)从材料一、二来看,今天“省管县”体制改革与古代地方行政改革在特点与目的上有何不同?
(4)从政治发展来看,从古代到今天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4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图5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3)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但为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专制又采取了一些分权的措施。以图示4、5这两个国家的政体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他们分别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
材料及图片6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4)依据材料及图片6,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出的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法颁布后没有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