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 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唐晋《大国崛起·从“快乐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肆众运动。
 ——钱乘旦主蝙《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泰晤士河悲剧: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l849年到l954年,滨河地区多次爆发霍乱,夺取了不下4万人生命。1858年,伦敦到处是硫化氢难闻的气味,以至于英国国会大厦的窗户都用浸过消毒剂的床单挡上了。
 材料四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走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还有哪些?
 (2)材料二、三中,反映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哪两个突出的问题?造成哪些影响?(5分)
 (3)在“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过程中,19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出现的现代化是指什么?
(l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宋诗云:“远闻叫声声,碗转颇可听,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令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徽商以左儒右贾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材料四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如万山丛中生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脚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路,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材料五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2)村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现象?依据村料三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3)依据材料四,概括徽商诞生的原因
 (4)材料五中的两幅图所示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图二所示现象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退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 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巴法。
 ——引自《历史 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1)材料一,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较,罗马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议事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2分)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
 (2) 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4分) 
 (3) 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据优势。——梭伦
 材料二: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伯利克里
 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我们的制度”包括哪些主要机构?
 ⑶你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