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来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户不得逾百张(织机)……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摘自《江宁府志》
材料二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1904年,清廷户部尚书鹿钟麟奉谕组建大清户部银行,因国库空虚,邀请民间资本入股,原受邀的山西票号一致拒绝入股,结果使户部银行由江浙绸缎商筹办。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资本扩充至一千万两,大部分由江浙商人掌握。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材料三 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奠定了当今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新中国的诞生,消除了长达百年的社会动荡,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现代化在制度创新、工业化建设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当然,那三十年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个基本的事实是,1955年,中日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平,而到了1977年,中国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章百家《变动的中国和变动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初期针对该经济成分所采取的政策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为当今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哪些基础?举例说明这一时期发生的严重失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近现代历史的主旋律,在这一进程中,要求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据此回答:
(1)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政”广为后世称颂。罗斯福总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新政”的?“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新政”期间为拉动内需,国家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2)1921年,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新经济政策的支持。是怎样的严峻形势迫使列宁做出如此“过激”的举动?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3)综观两国对经济的调整与完善过程,其手段有何共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 的损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什么措施直接导致的?
(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主要批评的是斯大林模式中在经济方面的哪种做法?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材料二 1957~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0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引自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

全国通用粮票(1966年发行)当代中国第一张股票(1989年发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一五”计划把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点建设地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7—1958,1958—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什么样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根本性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生产关系的调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并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农村进行过哪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背景如何?结果怎样?
(2)从这些变化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后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最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