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之一。“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五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材料二: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大珠三角”作为中国的南方门户地带,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是西欧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国家之一,它在新航路开辟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请用史实说明。澳门之所以能顺利回归中国,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指导?这一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鸦片战争前后对外贸易额由大到小逐渐减少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广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试以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广东的对外开放事件加以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起国德国,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德国近代以来在思想、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巨匠伟人及其成就各一项
材料一 “德国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前德国新领导人修改“一战”后的领土和约的主要活动。结合材料一和二战后的国际背景,简述“二战”后联邦德国重新站起来的内外因素。(12分)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德关系重大事件

时间
内容
1895年
德国协同法俄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1900—1901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和签订《辛丑条约》。
1917年8月
北京政府正式对德宣战。
1941年12月
国民政府正式对德宣战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95年和1900—1901年的中德之间重大事件对中国的危害。概述1941年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背景和两次对德宣战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历史上东、西方社会的交流是双向的,在相互对视中加速了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孟德斯鸠、卢梭則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各种各样的文明在历史上兴起衰落,离散聚合,消失或成长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摘自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三大发明广泛应用于哪一时期?概括三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等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看法出现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西方文明中吸取营养,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的。

计量史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区别于传统史学的定性分析的方法。计量史学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经济统计表

时间
农渔
工矿业
商业运输
房租
万镑
%
万镑
%
万镑
%
万镑
%
1801年
7550
32.5
5430
23.4
4050
17.5
1220
5.3
1811年
10750
35.7
6250
20.8
5010
16.6
1720
5.7
1821年
7600
26.1
9300
31.9
4640
15.9
1790
6.2
1831年
7950
23.4
11710
34.4
5900
17.4
2200
6.5
1801年
7550
32.5
5430
23.4
4050
17.5
1220
5.3


——根据(英)查尔斯《技术史》绘制
材料二:1966—197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图

图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绘制图二:根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882)绘制
材料三:计量史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它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历史现象,但是计量史学并不能以了解整个历史学的研究而自命……它的操作方法限制了研究领域,单凭计量证据几乎肯定不会提供一个全面的答案,但是他很可以提供一个部分的答案,而把这部分的答案视若无睹地丢掉,既是浪费也是不负责任。
——弗拉德《计量史学方法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国民生产中的现象。并指出现象背后的原因。
(2)关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状况,材料二中的哪幅图片更为真实?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角度评价计量史学。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以下两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成员的老照片。请结合所知识,判断材料中的照片最早可能出现的时期,并分析照片所反映的服饰变化的历史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二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从材料二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
(2)你怎样看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