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 C.迷信的思想 | D.重农抑商政策 |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
|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 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
《后汉书》载:西汉时,诸侯王“官职皆朝廷为署,不得自置。”这一规定是为了
| A.壮大皇族力量 | B.保证诸侯利益 | C.加强中央集权 | D.笼络王侯人心 |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所说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 | B.中朝制度 | C.刺史制度 | D.察举制度 |
《全球通史》说:“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
|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 D.汉武帝设立刺史制 |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 A.唐 | B.秦 | C.西周 | D.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