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此孟子特明升平,授民权、开议院之制。盖今之立宪体,君民共主法也……以 国者国人公共之物,当与民公任之也。孔子之为《洪范》曰:‘谋及卿士,谋及庶人是也。’尧之 师锡众曰:‘盘庚之命,众至庭。,皆是民权共政之体,孔子创立,而孟子述之。”
——康有为《孟子微》
材料二从事革命者,于破坏敌人势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于国民建设能力之养成,此 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 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军政时期即“以党建国”的暴力革命时期,训政时期即“以党 治国”时期,宪政时期即“还政于民”时期。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的宪政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是如何认识中国宪政的发展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与 康有为宪政思想的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能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三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他在颁奖典礼上说:“我坚信,假如我们希望逃过自我毁灭的下场,我们集体良知和安全保障体系内就不该允许核武器存在。”“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彻底确保不会有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巴拉迪还强调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监督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扮演的角色,即确保核材料仅被用于发电、医疗、研究等方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对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及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核问题的认识。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
19世纪40—6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抗争与探索.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形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据此回答:
(1).地主阶级中的代表人物进行了那些抗争和探索?
(2).农民阶级进行了那些抗争和探索?
(3).简要评述上述的抗争和探索活动.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利益的问题”。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文件反映了英、法两国提出的什么要求?
(2).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一要求?
(3).为实现这一要求,他们采取了什么手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危害?
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不管那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
在英国的枪炮面前,满清王朝的声威扫地以尽;以天朝为万古不朽的迷信破灭了;与文明世界的那种野蛮而密不通风的隔绝已被侵犯;互相交往的通路打开了,从那时起,在加利福尼亚与澳洲的黄金吸引之下。这种互相交往已迅速发展起来。……完全的隔绝曾经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那种隔绝状态既已因英国的媒介而遽遭结束,则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分崩离析,这同小心谨慎地保藏在密封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旦与外界接触必然要发生解体的情形一样。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一文
回答:(1).马克思所提到的“不可抵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你同意作者对“这一次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吗?(1分)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2分)
(3).你怎样理解马克思对英国侵华战争所产生影响的分析?(4分)
(4).你从马克思这段文字中得到的最主要认识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