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江苏某书记载:“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从实质上反映了
A.外国商品具有竞争优势 | B.中国成为外国原料产地商品市场 |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D.中国百姓收入提高,生活富裕 |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里所说的“缺乏刺激”是指
A.缺乏必要资金投入 | B.缺少社会市场需求 |
C.缺乏技术成果创新 | D.缺少政府政策保障 |
17--18世纪英国、荷兰、法国之间进行的战争
①本质上都是商业战争 ②目的是争夺殖民地 ③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较量 ④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④ |
关于“东印度公司”的确切表述是
A.是荷兰和英国商人自发组成的联合公司 |
B.公司资金缺乏,主要依靠欺诈贸易获利 |
C.耗费大量资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
D.政府支持,享有特权,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
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
C.正常的文化交流 | D.宗教思想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