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这表明他( )
A.推崇儒家仁义学说 | B.抨击清代考据学派 |
C.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 D.首倡经世致用思想 |
《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是,就连《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这反映了
①中国“重农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流思想的巨变
②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活动活跃频繁的社会现实
③明清商人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人们不再以商贾活动为耻
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商业意识觉醒()
A.①③④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曰:“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的结论。该推论(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
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 |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