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革命前,生存条件改进和经济机会增加总是导致消费这些增加收益的人口的增长。英国人马尔萨斯认为,从长远来看,生产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保持同步,因此主张积极控制人口增长。但是,现在(即19世纪)在人类历史上第—次出现了这种现象,即经济和知识的增长之快足以产生一种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流动,而这种流动又提高了马尔萨斯积极控制的上限。”材料的主旨是阐述工业革命
A.促进了投资和技术创新 |
B.缓和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 |
C.根本解决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矛盾 |
D.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目的是移风易俗 |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
C.参政议政思想深入人心 |
D.反对列强入侵成为思想主流 |
词汇出现频率高低反映出国家某个时期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01年中国各报刊的是(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
B.民国、孙中山、民主共和、三权分立 |
C.五四运动、陈独秀、中共一大、上海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
1895年4月的一篇抗敌檄文中说:“痛哉!……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发表此檄文最有可能是( )
A.台湾人民 | B.三元里民众 |
C.香港人民 | D.义和团民众 |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的新权益是()
A.四口开埠通商 | B.广州贸易权 |
C.片面最惠国待遇 | D.领事裁判权 |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