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5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中科院上海分院演讲:“在美国谈历史,我们想到的就是一百年前怎么样;而在中国谈历史,中国人讲的则是三千年前怎么样。我对美国朋友说,中国在美国诞生以前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即使他们没有美国的允许和建议,他们已经发展了那么久,并在继续发展着。”据此判断基辛格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 A.强调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 |
| B.指出中美历史文化的差异客观存在 |
| C.指出中美国情不同,中国的发展与美国无关 |
| D.强调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不可避免 |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欧洲各国征兵宣传海报。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
|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
|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
|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这样评价道:“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下列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
|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
|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财源滚滚,达到了“涨破上衣”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 )
| A.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开展贸易 |
| B.本土远离战火避免了战争的破坏 |
| C.美国利用和平的国内环境发展经济 |
| D.美国的大量科技成果运用于工业生产 |
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 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
|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
| C.充分重视与盟友的合作关系 |
|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