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撼。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 )
| A.性格怯懦 | B.清朝祖制 |
| C.君主制度 | D.宗法制度 |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
| 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
| C.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
| 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
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 )
| A.文官政治取代了地方藩镇的军人政治 |
| 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制 |
| 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特权政治 |
|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
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将所得韩地建立颖川郡。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 )
| A.公元前231年 | B.公元前221年 |
| C.公元前315年 | D.公元前214年 |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
| 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 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
|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