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材料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玳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如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了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了彪炳千古的历史贡献。……苏联卫国战争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打击,并同盟军一起夺得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宝贵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江泽民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2)材料一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从材料一、二中总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所指出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的部分欲望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状况极为复杂,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件,这不仅引起德国方面的不满,在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也造成了一种负罪感。他们对战后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理解的态度,对三十年代德国的违约行为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交战国军队和人民的大量死亡,严重破坏了交战国人民的正常经济生活。因此,战后在英法等国中出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有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国际关系史》
  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将英法两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由以上材料分析,你对绥靖政策是如何认识的?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段时间以来,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某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去苏联化”……个别国家的部分人否定苏联的二战贡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世人和国民要尊重苏联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1日
材料二
苏联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战争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战争结束时,苏联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生产上比德国多出2倍以上,飞机则多7倍,同时也远远超过了英国,在迫击炮的生产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金重远等《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三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并不正常。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1)苏联是打败法西斯的主力之一,请列举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方面的主要贡献。
(2)苏联的参战有助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携手合作,它的直接成果和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胜利对本国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 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材料二: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 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 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以上材料皆据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问题:
(1)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的哪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前期(618—756)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其中河北河南二道就有74项,占全部北方水利建设项目2/3强。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竞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
——据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材料二唐时淮北(今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一部分)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北宋时更是成为首善之区,东京物流主要依赖汴河——淮水联运,推动了本地区水运发展,进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这些景象从南宋之后便不复存在。宋、金、元的争战几乎以此地区为前线,而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更是严重破坏了土壤、水文和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淮河河床抬高,导致淮河流域十年九灾(旱、涝、蝗)。此外,连年的农民起义很少不发源于淮北地区。
——摘编自吴海涛《淮北的盛衰:成因的历史考察》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水利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历史上淮北地区逐渐由盛转衰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