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方间彼比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在哥伦布远航抢险之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材料表明( )
A.1500年以前地方彼此隔绝 | B.行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
C.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人类历史进程 | D.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
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事势力 |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D.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教育的发展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A.中国的“文艺复兴” |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
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
近代某国革命中,对立双方如下图:( )
该革命是指
A.德意志统一 | B.英国革命 | C.法国大革命 | D.北美独立战争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 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1925年底到192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中国共产党基本形成 |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 D.毛泽东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