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话题一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至少可维持每年4%~5%的经济增长。
(1)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话题二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对此,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应该全面传承下去。”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看法。
话题三 城镇化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也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决策。
(3)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进行正确决策。
话题四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4)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实施意见指出今年以来,我省和全国一样,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涨速加快,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请回答(1):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2分
(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4分

日益强大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处理各种复杂的国家关系中,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我们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请从自身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潮流角度,说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材料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在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我国民族已经形成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是56个民族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56个民族的伟大振兴。
材料三 2011年4月10日,新疆喀什疏勒县迎来了山东钢铁集团喀什钢铁产业升级项目,及香妃湖花卉庄园项等47个项目的同时开工。据悉,新一轮的山东援疆项目共有117个,总投资258亿元,将拉动当地1.5万人就业。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优越性?
(2)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两个原则?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高一年级某同学,平日收集重大时事政治,汇成卡片。下列是其中的两则:
Δ2011年3月,受日本地震核物质泄漏的影响,我国碘盐受污染、碘盐能防核辐射的传言四起,一度造成部分地区出现公众抢购食盐和哄抬食盐价格的现象。针对公众抢盐现象,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迅速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和传言,依法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
Δ继农民养老保险新政策之后,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国将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居民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内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每人每月不低于55元。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阅读材料,运用学过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政府上述作法的依据。

砥砺九十载,幸福亿万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擎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团结带领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图发展,奋力开创幸福美好的生活,尤其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中国共产党更是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赢得了亿万群众的衷心拥护。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各是什么?
(2)请说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