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 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抑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 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 -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 1949 ~ 1979 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 |
B.1959 ~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
D.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
这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 |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
C.人们的思想解放 |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
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
以下有关我国历史上采用计划和市场手段处理经济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模式 |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济体制照搬苏联 |
C.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
D.计划和市场都曾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
1962年,中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始包产到户,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 | B.农民获得土地经营的自主权 |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D.当时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发生了变化 |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 |
主题词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