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即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从政党、国家和公民的角度,说明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原因。
材料一:2011年被专家和网民称为“政务微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设“官方微博”。同时,织“围脖”成为许多干部征求民意的重要渠道。种种迹象显示,微博正以其“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微博参政”的新阶段,成为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新阵地。
材料二:《2012年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政务公开,深化网络问政。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做到决策部署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微博参政”、“专家论证”分别反映了公民以什么方式参与了民主决策?
(2)依据材料二,谈谈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按照市教育局“低碳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某中学倡议全体师生共同参加“仰望星空,守望家园”活动,共同迎接“地球一小时”。自觉关掉电灯、断开所有家用电器的电源,如手机充电器、电视机、微波炉、MP3播放器、电脑显示器和打印机等,以此表达保护我们共同生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据供电部门分析,每位市民只需在“地球一小时”期间自觉关掉电灯,即相当于向灾区捐赠1桶容量为18.9升的饮用水。
请运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在长期抗击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灾情发生后,各地又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2011年,我国云南盈江、西藏亚东先后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踊跃捐钱捐物,支援抗震救灾。更有很多的志愿者,不远千里赶赴灾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你认为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诸葛亮为蜀汉竭忠尽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博得后世景仰,万古流芳。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臣子对君父的忠,甚至变成“愚忠”,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忠诚,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公民对国家、人民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社会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在传统道德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8分)
2011年12月13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振兴的目标任务。《意见》指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逐渐成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
结合材料,说明安徽省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的文化生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