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的《选举法》确定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十二届全国人大共选举产生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些代表的构成有如下特色和亮点:
|
工人、农民代表 |
农民工代表 |
党政领导干部代表 |
人数 |
401 |
31 |
1042 |
与十一届全国人大相比 |
提高5.18% |
提高9.33倍 |
下降6.93% |
(1)从国家政权的角度看,农民工代表大幅增加体现了哪些知识?
(2)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上图人大代表的构成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亮点”?
材料: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在世博中心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主旨演讲时说: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从世界各国积极参与世博会的热情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追求和平进步、实现和谐共处、创造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世界各国应该理智处理民族矛盾、文化摩擦和地区冲突等热点问题,以和平的方式协商解决国际国内纷争,消除种族隔阂和冲突,共同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结合政治常识说明如何才能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谈谈世博给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为支持甘肃省舟曲县开展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中央财政8日向甘肃省紧急下拨综合财力补助资金5亿元,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修复和堰塞湖处理以及因灾倒塌房屋恢复重建等方面。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2日上午在甘肃舟曲主持召开会议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灾后重建。要从舟曲自然、地理、民族、经济和灾情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支持、合理推进。做到灾后重建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使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1)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
(2)结合材料二分析温总理对救灾部署和要求的哲学依据。
(3)材料体现政治学的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离经济增长。
材料一: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要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包容性增长强调社会弱势群体、低收入人口,有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能从经济增长中更多受益。
材料二: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根据材料一,请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阐述国家应采取怎样的对策以实现包容性增长。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
(3)分析材料二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2009年11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海考察保障性住房工程时指出,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财政、金融和土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城市广大中低收入者安居乐业。同时,要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问题,并根据材料三提出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
(2)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做法体现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道理。
(1)请阅读上面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反映了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什么举措?
(2)某世界知名电子产品供应商将工资水平提高了30%,受到员工的欢迎,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这个改变,一些经营者就有这样的担忧:涨工资会加重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企业经营者的担忧进行辨析。
(3)对“该不该涨工资”的回答反映了人们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请运用《经济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