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亦曰两地。……分文事任宰相,武事任枢密。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防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这说明当时

A.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B.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铭文理解正确的是: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铭文说明西周强调秩序和等级观念
C.铭文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 D.“中国”一词西周与现代的意思一样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D.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这是清朝民间《武夷山采茶歌诗》,据此可说明
① 清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②清朝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 清代福建茶业主要从江西外销海外
④ 制茶叶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化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C.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D.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