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是
| 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 |
|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
| 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
| D.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 |
《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下列言论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
|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
| 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
| 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
|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下面是顾炎武《日知录》部分内容摘录。
据此可以判断,顾炎武主张()
| A.以民为本,实行“仁政” |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C.强调“法治”,君臣平等 | D.限制君权,实行“众治”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是()
| A.a处:“焚书坑儒”的压制 |
| B.b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
| C.c处:受佛教道教的冲击 |
| D.d处: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董仲舒改造儒学,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写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以上材料反映了以下那个主张()
| A.大一统 | B.三纲五常 | C.君权神授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