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   
(2)请请根据图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允许交叉)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电流表坏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处接触不良;  D.电阻短路.
(4)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示数保持不变,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中第5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A.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阻R/Ω
5
10
15
20
25
电流V/A
0.6
0.3
0.2
0.15
0.12

(5)实验结果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___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有关。

刘明同学用图甲装置探究了“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实验;

(1)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
(2)刘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熔化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点)
(3)解决问题后将两个实验连续完成,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沸点为_________℃。

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20
0.3



0.7


40
0.5

尼龙丝
30
0.5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
(4)小明的这种探究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
(5)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实验研究 B.分析归纳 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代号) 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如上图,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此时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将F板复位后,如果让光线从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下图,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将手放在烛焰所成的像上,不会被灼伤,是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像”、“虚像”)。

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
(1)小明用硬纸筒制作“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下图所示.请在下图中画出小明用“针孔照相机”看到的蜡烛AB在屏(半透明薄膜)上成的像A'B';

(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动内筒改变半透明薄膜离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于是他测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不同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从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薄膜离小孔越远,像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 cm。
(3)小华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小华在明亮的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以下观察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或“B”)

(4)小华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发现实际观察时,无论如何调节孔到蜡烛的距离,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不容易看清,你能帮她想个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_________
(5)小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小三角形的小孔,继续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 (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