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气体和B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A(g)+2B (g) C(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
n(A)/mol |
n(B)/ mol |
0 |
1.00 |
1.20 |
10 |
0.50 |
|
30 |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10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C)=0.050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 mol A气体和0.60 mol B气体,到达平衡时,n(C)<0.25 mol
C.若密闭容器体积可变,其他条件不变,在达到平衡后持续缩小容器体积,则平衡一直会正向移动
D.温度为T2℃时(T1>T2),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min-1B.v(B)=1.2 mol·L-1·s-1
C.v(D)=0.4 mol·L-1·min-1D.v(C)=0.1 mol·L-1·s-1
X和Y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2,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Y的少6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 B.Y的单质可以形成原子晶体 |
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 D.X与碳形成的化合物为分子晶体 |
最近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时凝固形成了“暖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暖冰”中水分子上的3个原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C.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
D.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
A.砹(85号元素)是一种有色固体,HAt应该不稳定,且AgAt是有色难溶于水固体 |
B.铍(Be)是一种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的白色固体 |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
A.X+32 | B.X+4 | C.X+8 | D.X+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