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材料一 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一,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
材料二  2013年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新浪微博发起的“持续雾霾是否该禁放鞭炮”话题引发 500多万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禁放,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污染、增加安全事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应禁放,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
(2)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出两点理论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贵和”思想在我国对外关系上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扩大战略共识,增强战略互信,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专家用“和而不同,同而不和”来诠释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是“同而不和”(没有收入差别,但效率低,人民并不满意);而我国市场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应该是“和而不同”(有合理的差别,经济效率高,社会相对和谐公平),但目前我国还处在“不同不和”(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影响社会和谐,人民群众不满意)阶段,今后要努力实现“和而不同”的收入分配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当前应如何在收入分配上改变“不同不和”的状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阿里巴巴集团创立于1999年,是一间提供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的公司,它改变了传统商务模式,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打造新的生意方式创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现代商务世界;通过不断创新整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集团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绩效评估的公司管理系统,为员工创造了积极、灵活和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环境;旗下公司“天猫”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以及购物积分返现等优质服务;在国际交易市场上设有全球批发交易平台,成为全球首家拥有超过800万网商的电子商务网站,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阿里集团是怎样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品牌”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文化消费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比重偏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且城乡、地区差距大,发展不平衡。
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海南博鳌论坛……这些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充分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中国在世界各地创建孔子学院、共同举办“文化年”、搭建“汉语桥”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融。如今,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了解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品中国茶、吃中国菜,学习中华武术和中医,到中国各地观光旅游。中华文化正在被世界各国人民认知和接受,中华文化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正发出美妙的乐音。
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汲取着外来优秀文化的营养。但在对待外来文化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如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二是主张抵制外来文化,保持中华文化的纯洁性。
(1)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发出美妙乐音。
(2)联系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在文化交流中应如何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除材料中所涉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外,请你就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另提两条建议并简要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