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分)2000 多年前,儒家提出了自己的大同理想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选自《十八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叙述)
(1)结合研究材料二与材料一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谈谈你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理解。(12 分)
(2)有人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进行科学的领导。”请用 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年华诞,中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与隆隆的礼炮和灿烂的烟花一起震动和绽放的是一颗颗热烈跳动着的中国心,与阅兵队伍和舞蹈演员同时起舞的是千千万万的中国网民。他们用自己的手指和键盘在互联网上永久地留下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感动。“我相信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我们的未来生活将更加美好”,“我以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而自豪,我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我们的国家正在日益壮大,我们的民族正在日益成长,我们全身心地热爱她……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全力以赴,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材料二:从2009年3月开始,教育部选择在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8个省(市)开展“京剧音乐课”的试点工作。但某市一位音乐教师在她上的第一节京剧音乐课时就遭遇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四年级的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喜欢也不想学京剧,是我爸妈非让我学的。不可否认,京剧进课堂遇到了十分尴尬的局面。某校高二学生经过调查发现: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中小学生对京剧的认同度还不高,京剧与当代中小学生的实际、与现实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校也比较普遍缺乏懂京剧的音乐师资。为此,同学们决定举行一次“让京剧进课堂不再尴尬”的模拟研讨会,并准备邀请各方面的代表共同献计献策。
材料三:2010年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圆满闭幕。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对于中国来说,既是百年圆梦的过程,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上海世博会是一场文化盛会,为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提供了平台,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动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举行国庆节盛大庆祝活动的文化意义。
(2)如果你被邀请参加本次模拟研讨会,请你结合材料二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并阐述其唯物论和认识论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之所以能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经济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为此我国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1)谈谈我国政府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经济学依据。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2010 年 l 月 18 日至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30 年来中央先后召开 5 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来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发展特色农牡业,抓好一些重点大型工矿企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西藏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赋予西藏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推进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和通信等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增收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各族群众特别是农牧民收入;建立和健全杜会保降制度.配套了惠及各族人民的大量特珠优惠政策.如农牧民子女上学、农牧民养老保险等。在丈化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保障机制,推进基本丈化设施建设,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材料二在中央大力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的同时,西藏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人口与资源的矛质也日益凸显。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西藏,自然资源虽极其丰富,但生态环晚极易破坏且难以恢复。
西藏作为传统的农牧业社会,本就存在着人口与土地、草场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储备的西藏,吸引了大批资金涌入进行勘探开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促使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树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对西藏显得尤为重要。
(1)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中央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中西藏的事例,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合理的收入分配侧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前,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 GDP 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 .3 %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 11 %。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 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一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二:社会上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今年年初“两会”答记者问时,温家宝总理曾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在9月举行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致辞中指山,实现包客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即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
胡锦涛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妥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有效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各国各地区必须加眼交流合作,协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这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材料三: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部分省市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上调。
总的来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捉进全社会共同畜裕,也有利于扩大内需。但有经济学家认为.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创。如果提高得过慢过少,会影响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出现用工荒。但如果提高得过快过多,则会加重企业负担,可能导致企业裁员,从而不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如果上调幅度超出当地经济承受能力,还会影响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调整过于频繁,别会干扰市场的正常运行等。因此,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必须适时适度。
具体如何“适时适度”,专家普遍认为,时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提高的福度可以适当快一点,提高幅度大一点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多压力,还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对于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幅度则可以适当小一点、稳一点。因为当地企业承受能力不强,如果人工成本偏高,将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当地的就业。
(l)材料一(含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政府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分配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实现包容性增长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内容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大体上能满足当时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但覆盖面小,国家和企业投入大,医疗资源浪费严重。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基本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医院技术装备水平和医生素质大大提高,但公平性下降,卫生投入效率低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2009年以来开始的新医改坚持“公益性”诉求,明确政府为低收入人群的医疗福利买单,受到网友热议。
材料二 “医疗是民生之保”,陕西神木县经过1年多的调研论证,2009年3月开始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县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为全民医疗服务买单,让城乡居民摆脱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神木开国内“免费医疗”之先河,具有民生导向意义。
(1)有人认为:“政府为全民医疗服务买单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要求。”请运用经济学知识对该观点作简要评析。
(2)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